第一卷 风入律 第七章 雪应丰年,血应山河-《剑道路漫漫》


    第(2/3)页

    马夫好像没听到老人的提醒,像个娘们儿一样拘束。

    一如先前,马车缓缓出了小巷子,进入了石板街道,这回是向着城外的方向而去。

    又下起了大雪,出城三里地,马夫搀扶着老人下了马车,随便在路边选了个地儿,烧了纸钱,洒了些酒,缓慢转身向马车走去,对着汉子说道:“回了!”

    回去的路上老人缓缓道出当年的一些事。

    “大沁明皇帝八年,那年我三十二岁,第一次进京。”

    还不忘感慨一句道:“汝阳是个好地方,都在了三十四年了,仍然喜欢这座城!”

    “我没什么名气,堪堪可以进入春闱,那时候觉得春闱这个词真好。”

    “从上艾郡到汝阳我走了四个月,那年的雪可真大啊!比今年的还大!白花花的雪阻了路途,那时一腔盛气的我还是熬到了汝阳城,白花花的钱阻了我的仕途,明皇帝九年,真是难熬的一年。”

    城内集结的书生多是官宦世家,稍微有那么几个出身和我王灿差不多的,但人家有银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宽衣博袖的名士大才了,日日有宴请名敕递来,我也就是那时候才知道,圣贤书终究比不了铜钱......”

    “那年也是腊月二十六,燕成兴在庆余斋宴请朋友,我天天读书读傻了,不懂人情世故,人家随便喊了我一声,我就跟着去了。”

    说着说着,老尚书自顾自地大笑。

    老人缓缓地说着,马夫时不时地挥动着长鞭,不知道有没有在听。

    说出来也是个笑话,燕成兴邀了王仕之入宴,王仕之顺便带了我一声,我还就真去了。来了莫约四十来个人,有王仕之、崔成生、韩月云、刘溪臣、秦少游、杨恒、姜公、李成冰……”

    王灿掰着两只手的指头数着,而后许是忘了,停了一会儿说道:“反正就是有好多人。”

    “出生白马书院的王仕之......”

    老人停顿了一会儿,评价道:“才高八斗,德如圣人,气节更是令我辈汗颜。”

    “就这么个人,读书人的温文尔雅好像就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一样,他对我还颇为照顾。”

    “我第一次喝的汤也是这么烫,那时吃不惯羊肉羊杂,腥臭的羊膻味直冲五脏六腑,我就那样含着一口滚烫的羊杂汤落荒而逃,吐在了门前的一棵枣树下,就是门外磨盘粗的那棵柿子树那儿”迷醉的老人用手胡乱指了指。

    “将近三十多年过去了,我都忘了那棵枣树长什么样了。”

    “王仕之……”

    “他表字什么来着?”

    “他做了一年的翰林学士,云游天下去了,整整三十多年没了音信,可能成了山上的仙人,也可能成了地下的黄土。”

    老人最后说道:“先生说‘老的时候可以在院子里栽棵桂树,放个大水缸在树下,接了树上滴下的的雨水,水缸里会生出很多的小虫子在水里游啊游啊,极有意思。’”

    忆一厢往事,流两行浊泪!,这世道中,唯一不变的,只有马蹄踩在石板上的哒哒声。

    ……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