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入律 第五十六章 汝阳城中的布局人-《剑道路漫漫》


    第(2/3)页

    清静内心感叹自己确实老了,好些事差点就忘记问了。

    刚才老人夸了他弟子大半天,老道还不知道老人的弟子是谁呢,既然故交收了弟子,那他也要颇为“照顾”一下才是,好奇地问道:“你那弟子是谁啊?”

    玩了一辈子心计的老书生一听了这话,就知道这牛鼻子没安好心,摆手道:“不说,说了他小命难保。”

    老道耸了耸肩道:“不说我也知道,李仕鱼嘛。”

    老书生有些好奇,这牛鼻子怎么会知道这事,笑道:“这后生聪明归聪明,布局不怎么样,出手太小气,没有国手风姿,以前想过收他后好好教授老夫这一身绝学,可这后生名声太大,根本不适合做这个,我在国子监另找了个好的。”

    说着弟子的事,老书生一脸欣慰。

    听到老人说他徒弟在国子监,清静作势道:“那我就杀了整个国子监的监生。”

    老书生不慌不忙地提醒道:“身为道家真人你不怕惹了因果后飞升不得是小,折了道家气运你赔得起?”

    清静抱拳道:“多谢提醒!”

    老人一提起清静内心十分火冒,询问道:“身为方外之人,你不是快飞升了,人间事与你何干?”

    老书生心想道家人就是奇怪,年轻时见他也是这样,天天说着忙凿石头,可又天天往山下跑,当然那是他年轻的时候,不是清静年轻的时候。

    清静笑道:“人间贫道也得争一争啊,你看清辉那牛鼻子。”

    老书生补刀道:“你也是牛鼻子。”

    清静自顾自说道:“别打岔,黄翎收的那孩子是个好苗子。”

    老人有些跟不上清静的节奏,问道:“刚才才说了清辉,怎么又变成说黄翎了,清辉我也不会了,你说说黄翎的徒弟有多好吧?”

    在玄空山上凿了两甲子石头的老道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他知道那孩子很好,可他不知道怎么去说,憋了大半天后才说道:“那黄翎收那个孩子,也是好苗子,五百年一出的那种。”

    清静说到了五百年一出之人,老书生马上想到了他以前看的那些宫廷密档,乘机调侃道:“好像你曾经也是五百年一出的吧,怎么就只在玄空山上凿石头了?”

    陂足老道打哈哈道:“旧事不提也罢,旧事不提也罢。”

    老书生转身拄着拐杖侧着挪步子,小步小步地靠近屋门,屋檐上的瓦片被春风吹得松动,摇摇欲坠,老人举着拐杖想推一推,没能够到瓦片。

    清静陂脚跺着步子靠近老人,跳起身将瓦片紧紧地塞进了瓦缝里,得瑟地点点头。

    老书生哭笑不得,酸道:“你再不找个徒弟的话,玄空山可能真的就要改名空玄山了。”

    清静吹胡子瞪眼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我道家兴盛该有这个数。”

    说完之后清静才慌忙地伸出五个指头。

    老书生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挪着步子靠近桂树下,笑道:“五百年啊,太长了,中间说不定会有几个变数,兴有理由千千万,败却只需一个理由罢了。”

    清静满不在乎。

    老书生将拐杖塞进桂树枝桠里,轻笑道:“说说黄翎那传人吧,我听听是如何的了不得,看看以后跳不跳得出我弟子的布局。”

    清静取下拐杖后仔细端详着,自语道:“他那传人叫韩豆儿,才十多岁。”

    老书生笑道:“这些不重要,你那时都三十多岁了。”

    老书生就嫌弃他这个,每次说话都找不到重点。

    清静眼神无限柔情,肯定又忘了自己现在是方外之人,柔声道:“那时候贫道都三十多岁了,本王的妃子可是顶尖的美人儿。”

    老书生问了一个自己多年前就很想问但没问,那时候也不适合问的问题,“说实话,刚去玄空山时想不想媳妇?”

    清静老道无奈道:“想啊,怎么不想,刚去飒露山得时候就特别想念了,毕竟什么都经历过。”

    老书生抢过拐杖接着问道:“是不是差点破了道心?”

    清静抬眼望着老书生,笑问道:“你怎么知晓?”

    老人指指自己的心,又指了指脑门。

    老道揩了揩手上刚才塞瓦片留下的灰尘,无奈道:“跟你说话真没意思。”

    老人笑道:“你说岔了还不自知。”

    老道回归正传道:“你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没有半点气运奇不奇怪?”

    老书生答道:“还行。”

    清静轻声咆哮道:“说句‘奇怪’会死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