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过,我知道如何引进新的农作物。” 新的农作物? 南宫蒹葭美眸微动,道,“是何物?” “红薯。” 见周辰如此淡定,其余大臣不禁皱眉。 “红薯是何物?” “没听过,难不成又是这小子胡诌出来的?” 南宫蒹葭稍加沉吟,再度开口,“红薯……朕未曾听过,如引进,以大乾如今的良田,可达到多少产量?” 周辰笑了笑,道,“不同于大夏目前的大米和小麦,红薯是果实类农作物,以大夏目前的种植程度,全部种红薯的话,收获约有三百万石。” “不过……” 未等周辰继续说下去,有大臣立刻出言打断道,“不可能!” 那人是户部尚书,户部便是专门管银两和种植的六部之一。 “大夏目前的产量已达到极致,你不知道如何增长就是对的,臣走遍全国,就未曾找到过名为红薯的作物!” “更遑论三百万石!” “要真如你所言,可达到三百万石的产量,红薯早就出名了!大夏百姓将不再忍饥挨饿,更有能力支撑起国战!” 见户部尚书怒声,其余大臣同样眼神中透着鄙夷。 为了留在大夏,真是脸都不要了。 胡诌出什么红薯! 要说你周辰有学识,有独特见解的治国之策,他们都认了。 可今所言之物谁知晓?无人知晓,那便是从未有过的产物! “小子,不要在我面前玩你那些胡诌的小把戏!”户部尚书再道,“如你当真有此神奇的作物!我告老还乡!再也不踏足朝堂!” “尚书大人万万不可啊!黄口小儿胡诌之言,切不可当真!” 其余大臣纷纷劝道,同时瞪着周辰,仿佛在说,你看看给人尚书气成什么样了? 周辰摊开手道,“此物应在福州地区,看派人前去找寻。” 说罢,他又要来纸笔,刻画出红薯的藤与果。 “大米和小麦都是一年两季,而红薯却可以做到一年三季,如不信,大可找到后用田地测试。” 一年三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