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只能尽量减少他们走的弯路,但是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程时:“这个有多少个附件。” 谢有为有些得意:“四十多个。” 程时:“机匣顶部没有导轨,所以如果需要安装光学瞄具怎么办?” 谢有为:“要装上定制的转接座。” 程时:“演示一下。” 谢有为示意人来安装。 所有人不约而同看了一眼手表,然后开始默默计时。 熟练的工人都花了五分钟才装上转接座,还要需用专门的工具。 有人说:“这样不行,这还是白天,熟练工人。要是在夜间......四十多个部件,战士一慌,在身上摸个遍都找不到想要的。” 章启航适时的又补了一刀,举起枪瞄准了一下,说:“射击精度又降低了。” 程时:“因为转接座安上去后,机匣顶部燕尾槽的公差叠加了。而且这个转接座安上去的时候手工拧螺丝上去造成前后两组螺丝的应力不同。转接座会产生弯曲变形。气温等外部条件不同,同一个人造成的变形都会不同。没法积累经验。” 谢有为说:“还没有重新校准瞄准镜。” 程时笑了:“校准通常需发射5-10发校靶弹。就是说,目标听见枪响,会站在哪里等你们校准完,再打他。而且。每射击一枪,振动会造成转接座与机匣的非刚性连接逐渐松动。又要重新校准。” 谢有为脸憋得通红:这两小子的话杀伤力极大,侮辱性也极强。 程时:“其实也好解决。” 谢有为:“嗯?!” 程时:“在机匣顶部增加皮卡汀尼导轨,所有附件做到模块化,不用专用工具就能拆装,减少附件的数量,增加防错装设计,每一种附件相同位置都有特殊的记号。哪怕是夜间,也能做到一摸就能分辨,跟盲文一样。” 谢有为:“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 其他人也说:“诶,这个可以推广到所有枪械。讲道理,大部分附件是可以通用的。” “对对对,还能降低成本,减小维修和后勤管理难度,减小库存数量。” 好比原来瞄准镜要准备七八种,现在两三种,甚至一种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