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鲜活的例子-《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3/3)页

    也就是说,杀秦英等人是真实目的,称心只是连带诛除。可世人只看到了太子与乐童的艳事,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李四胖想了想,说道:齐霖尽管直言相告,某若向外透露一字,天必谴之。

    徐齐霖已经说得明白,甚至是犯忌,但他终于是把事情的本质讲出来了。

    徐齐霖低头思索,知道李四胖都这么说了,他再藏着掖着,定会与李四胖起了嫌隙。而他的目的,还真是想扶李四胖上位,不让渣男李治平空捡个便宜。

    李二陛下这么做,也是尽量把恶劣影响降低,不使太子李承乾受到牵连。宠幸乐童,只能算是德行有亏,训斥一番也就是了,可搞方术左道却是大罪。

    李四胖理所当然地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太子某,还有晋王,除非实在不堪,再无旁人。

    兄友弟恭,这是陛下所希望的。徐齐霖说道:玄武门之变,有一次就够了。陛下是逼不得已,难道他希望儿孙也要骨肉相残?

    徐齐霖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见李四胖注目过来,认真倾听,才开口讲道:家师本是一大观观主,收有亲传四个。首徒天资聪慧,早早便被确定为接班人。次徒的天分也是极高,并不亚于首徒,只是辈份所然。三徒四徒倒是本分老实,甚至有些懦弱。

    李四胖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疑惑,开口问道:齐霖,为何你总不肯把事情说得通透,让某心知肚明,日后也不会行差走错。

    李四胖眼神霍然一闪,全明白了。以前被皇位蒙蔽了双眼,竟没想到这层关键,所作所为简直是自寻死路。

    徐齐霖嘿然一笑,说道:继位者只有一人,陛下是否会不管另外两人日后的生死?

    原来如此,原来这就是不争即是争的精髓所在。你争,定然会生出仇恨;争不过,对手会让你善终?争得过,那李二陛下又会担心对手的安危,怕你下死手。s1;

    但是,有些话,他还是要对李四胖说明白,省得他乱搞事情,反倒是害了自己。

    作为一个父亲,要培养接班人,可也不得不为其他儿子留后路。而李二陛下,对嫡子嫡女的宠爱,那不是假的,更不是装的。这一点,李四胖心知肚明。

    三子共存,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争位而生出仇恨积怨,那这两个人就基本上失去了资格。如果某个人和另两个兄弟的关系都不好,也是同样的道理,被排斥出局了。

    这不是某的胡乱揣测,而是家师的亲身经历,给某提的醒。

    那肯定不能。李四胖回答道:再者,我等是亲兄弟,难道还能似有所悟,李四胖欲言又止,眨着眼睛,在深入思考。

    随着年月的增长,次徒的表现愈加出色,也深得家师喜欢,常留在身边亲自教导,却有些疏远了首徒。家师并无更改传承的心思,但首徒却产生了疑心,次徒也觉得有取代其的希望。

    三子共存,乃是他的最大心愿。殿下若与太子,以及晋王交恶,陛下会有何担心?徐齐霖继续说道:殿下若想再进一步,便要让陛下安心,不致担心太子与晋王在日后会有不测。

    想到这里,徐齐霖抬起头,四下看了看,确实没有旁人。显然,李四胖拿出那张纸,也是不想别人知道,早就挥退了下人。

    徐齐霖苦笑一声,说道:殿下此话差矣。若是舍身处地,也就是换位思考,你觉得齐霖会言无不尽嘛?对这敏感的事情,有顾虑,有担心,却也是正常。

    李四胖微微垂下头,此言已是犯忌,可见徐齐霖确实在坦诚相告。

    说完,徐齐霖端杯喝茶,再不言声。话都说到这了,没有比这例子更生活的了,三个变四个而已,你再不领悟,那还真是蠢笨得无可救药了。

    为了让这四个亲传徒弟都得善终,家师只好硬下心肠,在相隔千里的地方另起道观,分别交与首徒与次徒,算是流放隔离。

    徐齐霖相信李四胖能听得明白,所以他才说。若是个傻瓜,他才不管呢!

    徐齐霖放下纸,斟酌好字词,才抬头缓缓说道:殿下有耳目在长安,只管把消息报来,切不可让他们胡乱行事。殿下亦要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切忌在奏报中提及。


    第(3/3)页